家的变迁

家的变迁

荣逸散文2025-08-15 12:15:09
结婚后,家已经搬了四次,不管居住的时间长短,每一个家都给我留下了温馨的回忆。 记得刚结婚时,单位在二层的办公楼东头分给我们一间房,狭小的空间用布帘一隔便有了卧室与客厅之分,当然还兼做书房与厨房。那是九
结婚后,家已经搬了四次,不管居住的时间长短,每一个家都给我留下了温馨的回忆。
 记得刚结婚时,单位在二层的办公楼东头分给我们一间房,狭小的空间用布帘一隔便有了卧室与客厅之分,当然还兼做书房与厨房。那是九十年代初,工资低,大概不足百元,别说攒钱,不到月底便光光。我记得最奢侈的菜就是买几条小鱼炖汤或者买个鸡架炖白菜,常常吃没有肉的炒青菜。单位过年搞福利发的是几小袋虾酱,也有过两瓶曲阜老窖或一捆大葱。
那时候常想,什么时候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呀,我要一周小改善一月大改善。我们在那间小屋里住了不到一年,当我的儿子快要出生时,我们搬家了。
我们住到了平房,是两家合住一个小院,我有了两间房和一大间厨房,这是我盼望已久的,我即将出生的儿子终于有了一个像样的家。搬家时尽管我挺着大肚子,但仍然抢着收拾一些零碎的东西。我们没有太多东西,两间房显得空荡荡的,不久儿子出生,他的到来让我们手忙脚乱,每天有忙不完的家务,洗尿布、温奶、做饭、哄孩子,看着孩子一点点长大成了我们天天最关注、最开心的事情。每月一发工资,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准备儿子的口粮——批发十袋奶粉,至于我们的饭菜只要能填饱肚子既可。儿子开始咿呀学语,开始走路了,他蹒跚着在院子里走来走去,挖蚯蚓、扒沙子,邻居经常逗弄他,院子里常传出儿子稚嫩的笑声。
后来单位集资盖宿舍楼,我们分到了一楼的一套五十平米的房子,面积小了点,但总算是配套、功能齐全。我们还在院子里栽下了一棵葡萄树,每到夏季,树上便结满一串串紫盈盈的葡萄,煞是喜人。儿子经常带小伙伴在院里捉迷藏、过家家玩。那时我每天的任务就是送儿子去幼儿园然后到学校上班,老公调到了百里外的市里上班也帮不上什么忙。忙碌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我用着自行车驮着儿子,穿梭于县城的街道上,一路上洒下我们的笑语。懂事的儿子总是支持妈妈的工作的,为了不耽误参加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儿子常常第一个来到幼儿园,站在门口等他的老师,我则匆匆赶往学校。有多少个晚上,我把儿子安置在办公室交给他一支笔、一张纸,便来到教室和我的学生在一起。每到周六的晚上,从外边回来远远望着我们家的窗口,倘若灯光亮了,儿子肯定会快活的大喊:“爸爸回来了!”,倘若屋里是昏暗的,儿子会泄气的说:“爸爸又加班了!”,是啊,那一盏明亮的灯光是多么温暖啊。
儿子上小学的那一年我们终于一家团聚,住的房子也大了许多,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周末经常去饭店搓一顿。在脱离了对生活最基本的需求外,开始讲究如何生活得快乐、健康,如何让儿子接受最好的教育。生活就像一条永不停歇的河流,一路欢唱着向前,我们也在一步步的迈向越来越美好的未来。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