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街楼风情

过街楼风情

滴砾散文2025-08-09 21:39:49
上海的老式弄堂里,位于弄口的石库门房子间往往还要隔空搭一间空中楼阁,这就是有名的过街楼。过街楼有专门的木质楼梯可以上去,并不与两边作为支撑的石库门建筑相通。楼梯完全以木板包裹起来,因为楼上直接便是住家
上海的老式弄堂里,位于弄口的石库门房子间往往还要隔空搭一间空中楼阁,这就是有名的过街楼。
过街楼有专门的木质楼梯可以上去,并不与两边作为支撑的石库门建筑相通。楼梯完全以木板包裹起来,因为楼上直接便是住家的房间,所以楼下木梯的入口前边还设有一个门。楼梯的角度比较陡,因此下边的空间就比较大,一般被作为杂物间,也有精明的住家用来开一个小店卖卖报纸和杂货,或作为公共电话亭。也有住人的,大多是在上边再隔出一层阁楼来,下面生活或开店,上面睡觉。
夏天为了通风的原因,楼梯口的门有时是敞开着的,弄口玩耍的孩童不免好奇的跑到门前往上一探究竟,由看到的一丝半点线索想象着楼上世界的神秘。其中一两个胆大的就敢沿梯子爬上去,但是往往马上被楼上的住户喝住,只好尖叫着退下四散而去。从此这过街楼便成为他们孩提时代众多谜团中的一个。
小时候因为我外婆的家便是在这过街楼上,因此我有幸可以到这个神奇建筑中一探究竟。外婆家的过街楼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建筑,那个时候整个过街楼只住他们一家,解放后房子被公有化,又搬进了两户人家,因此以后就一直是三户合用的。自我有记忆起,外婆家的过街楼就是又旧又破的老古董,要上楼先要扶住旁边一根长长的木头扶手,踩着吱吱作响的木板走上三十三级就站在了一层油的乌黑发亮的地板上了,这是一个方形的屋子,据说是以前是外婆家的客厅,而现在作为三家的公共厨房。厨房的南边是一排四扇的窗,冬天里阳光很好,想来原先作为客厅时这里放上一排沙发和茶几,一边孵着太阳,一边品茶,那是何等的惬意啊,可惜现在只放着一张吃饭用的大方桌,不免有些浪费了这好地方。
方桌的右边是外婆家的灶台和水斗,以前没有通煤气时是用的煤炉,因为引燃煤炉会产生很多的烟,因此升火前需要先把煤炉拎到楼下去,烧着了才能再拿上来,有时候外公偷懒,仗着自家灶台靠窗就趁另两家不在把房门关好直接在楼上升火,这时候如果不巧风倒灌进来,那么整个屋子就全是烟了。小时候我曾偷偷打开一条门缝看到过这壮观的一幕,烟雾中外公的身影时隐时现,一把蒲扇并夹杂着他的咳嗽声在烟雾中飞舞,有如西游记中拿错了芭蕉扇的孙悟空。直到装了煤气以后,这样的情景才彻底改观了,外公后来因为肺癌去世了,不知道是因为他抽烟的恶习还是那时升煤炉留下的根子。
厨房的北边就是另外一家的房门,他们家和这间厨房其实就是一板之隔,原先是我外婆家的卧房,他们这间屋子的窗朝北,便是对着街了,三家人家的房子数这间最大。这家的上面便是第三家的屋子了,颇似现在买房,买顶楼送的阁楼,只在屋顶上有开的一个老虎天窗。这间屋子由厨房东面的一个小木梯通上去,小木梯下面是他们家的灶台,由于和楼下那家的灶台挨的近,常常会因为争夺一小寸的领土爆发一场不大不小的战争。小木梯的梯脚处便是我外婆家的房门了,外婆家的屋子不大,只有八九个平米,据说原先是做厨房用的,实际上准确地说这应该是另一个更小弄堂上的过街楼。房子的窗就朝东对着那条弄堂,地上的地板凹凸不平,有些地方缝隙大的可以看到下面弄堂的地面,仔细看看居然还是启口地板,想象当年它也应当跟我们现在新装的油漆地板一样光鲜吧,时间真是一个可怕的东西,会把一切变老变丑,即使是一片与世无争的启口地板。据说这间屋子顶上本来还有一间屋子的,后来拆除了才换成了现在的尖顶,虽然是尖顶,遇到大雨依然会漏水,这时候各色的盆盆罐罐便在屋子里排列开,摆成各种图案,颇有点行为艺术的意思,假使摆在床上,那么人就只能弯曲在盆子间睡觉了。
别看它又破又旧毫不起眼,回想当年,这座过街楼刚落成时,三房一厅外加复式结构,一梯一户,这些字眼要是出现在现在房产开发商的广告上,那也一定应该是一套价格不菲的好房子了。听外公说,想当年上海滩两个有名的大流氓头子,高鑫宝和吴世宝,还到他这里谈判过事情呢。
如今物非人非,过街楼早已拆迁了,外公外婆也过世好几年了,这样的景观恐怕也很少能再见到了,但是作为上海曾经的一道风景,过街楼代表的是老上海的一种风情,是伴随着我成长的记忆,并将一直陪伴我一生,直到生命的终点。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