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芦苇谣

青青芦苇谣

秦关百二散文2025-07-01 17:59:08
将孤独的灵魂托付给辽远的自然,于云水长天之间独酌自己的清宁,蕴积着生命的力量——这个冬日的黄昏,只因洞悉了那些摇曳在湖畔池泽的芦苇沉稳的坚贞、淡泊的宁静,我忽然忆起了故乡的苇塘,思绪也悄然回溯到从西北
将孤独的灵魂托付给辽远的自然,于云水长天之间独酌自己的清宁,蕴积着生命的力量——这个冬日的黄昏,只因洞悉了那些摇曳在湖畔池泽的芦苇沉稳的坚贞、淡泊的宁静,我忽然忆起了故乡的苇塘,思绪也悄然回溯到从西北回归鲁西南那年的6月。
记得那时,因急于“落叶归根”,父母举家搬迁,辗转从新疆返回山东老家。辗转、颠簸中,小小的我还幻想着父母魂牵梦萦的老家如何富庶祥和,有着蓝蓝的大海,青青的山……
然而,在那个名叫庄海的小乡村,我看到的是长满青草、开满野花却冷寂无人的老宅,和那些父亲嘱我呼唤大爷爷、二奶奶的乡亲们,他们虽热情相迎,黑瘦的脸庞和破旧的着装却掩饰不住困窘,祖祖辈辈黄土里刨食的生活方式更是压弯了他们的脊梁。更难以想象的是,这里居然没有通电,乡亲们赖以照明的是以玻璃为罩的煤油灯,如豆的火苗虽微弱,却辉映着贫瘠与落后……
自然,置身于庄海,我也没寻觅到想象中的大海,只看到了一些坑塘,四周生长着许多芦苇。它们一簇簇、一丛丛,芊芊郁郁,向天与地展示着蓬勃的生气,青葱的姿态鲜活了我的视线;风过,灵动的苇叶齐奏生命的交响曲,驱散了我心底隐隐的失望——呵呵,想想那时的我,小小的心是何等容易满足呀!
从此,因了这芦苇,我便不再抱怨,成长的岁月,还开始用乡风乡韵在岁月的册页边记载每一个鲜活的日子。遐想中,思绪也时常被青青芦苇谣拖拽到很远,乃至于不知不觉便将家乡的芦苇碧波与电影《小兵张嘎》的芦苇丛、孙犁笔下的芦苇之景、《水浒传》中的芦苇荡拼凑在一起,尽管它远不及电影与小说中描述得那般浩大、无边无际。即便是远离故园,生命的滩涂上依然会有芊芊芦苇摇曳。
犹记那些多雨的夏日,大大小小的坑塘都贮满了水,不仅芦苇生长得越发茂盛,也变成了青蛙们的乐园。它们欢快地嬉戏着,还不时扯着大嗓门高歌几曲,此起彼伏,有时甚至是雄壮的大合唱,彻夜不休,惊扰了静谧的夜。很多个夜晚,困倦极了的我都是枕着蛙声入眠,天色微明时又被蛙声唤醒,只不过,似那片片浮萍,我的梦境总是在青青芦苇荡中跌宕起伏。
秋天到了,芦苇也日渐丰实。沐浴着秋风秋雨,金黄的苇地沸腾着炽热的情感,每一枚苇叶都泛着金属的光泽,被风婆娑出悠远的哨音,每一株芦苇都气宇轩昂,周身散逸着成熟男子般的沉稳与豁达。待到深秋,似与秋霜竞秀,洁白的芦花含笑盛放,如羽似扇,毛茸茸、蓬松松、白花花,一簇簇、一片片,和着周遭嫣红了脸儿的叶片,绵延铺展着“枫叶荻花秋瑟瑟”的画意,也渲染着飞絮飘逸、梦花翩舞的诗情,徜徉其中,不由得你不醉舞轻盈、飘然翩然。
最爱秋日的黄昏,夕阳渐隐,烟岚初现,那丛丛簇簇的芦苇在西天的火烧云映衬下,更是透着一种朦胧的美。沉醉中,一句句生动浪漫的诗行,也耐不住寂寞,从古旧的线状书《诗经》中悄悄溜出,在溯流而上的歌谣里悠扬起一曲曲悠远绵长的歌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当凛冽的朔风袭来,自然界万物凋残、萧条之时,尽管芦苇亦沧桑四布,却依然以一种沉静的姿态,孤守寒塘,书写执著与坚忍,等待期许啄破那枚春天。而到了隆冬时节,一场飞雪飘落,不少芦苇又变身为农家一双双草鞋,被大人和孩子在冰天冻土中踏出串串清脆。
依稀记得,刚回老家那年冬天,许是捕捉到了我艳羡的目光,邻家阿婶也送给我一双用芦花轴、麻绳和木板静心编织的草鞋,边缘还嵌有毛茸茸的芦花。我忙不迭地脱下小皮靴,换上芦花草鞋,虽稍显笨重,却厚实暖和。记得那天,天空飞舞着洁白的雪花,我和小伙伴在柔软的雪地上穿梭、嬉戏,弄出咯吱咯吱的声响,连同一连串斑驳的脚印……
而今,又逢寒冬,时序却以滑过了若干年,故园那些苇塘也早已被填平,种满了树,青草慢坡。可是,在我的心田里,每年春天,那些芦苇依然会簇生新绿、拔节生长,到了深秋时节也自会芦花飞扬、花絮满天飞,而静静流淌的依旧是浅吟低唱的青青芦苇谣。
感谢芦苇,在我走不出人生逼仄的路径时,是她们,用云水禅心教会我笑看人世沧桑,细品云林绿野,用凡尘烟火换一盏玉壶冰心,将汹涌不安的岁月过得清简如水、云淡风轻。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