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的高飞梦

探春的高飞梦

流官散文2025-08-01 16:26:14
探春是贾府千金中的娇娇者,雪芹对她不惜大量笔墨,人物形象刻画得比较丰满,性格突出。雪芹给她的判词云道:“才自精明志自高。”探春在诗词方面略逊于钗黛,但在理家处事上却是远胜于二人。探春的丫鬟叫侍书,暗喻
探春是贾府千金中的娇娇者,雪芹对她不惜大量笔墨,人物形象刻画得比较丰满,性格突出。雪芹给她的判词云道:“才自精明志自高。”探春在诗词方面略逊于钗黛,但在理家处事上却是远胜于二人。探春的丫鬟叫侍书,暗喻探春擅长书法,她是位书法家;在每次的集社吟诗中,都是探春执笔。在贾府四位千金中,除了元春外,探春是文化修养最高的,也是对人生最积极和活得透彻明白的奇女子。用今天的眼光看,探春是位女企业家,非常具有管理上的才能;用今日时髦的话说,探春是位女强人,是位巾帼英雄。
和王熙凤相比,探春有凤姐的精明决断,也具备了“凤辣子”的“辣”的一面,同时在文化修养上是凤姐望尘莫及的,这又让探春的“辣”不完全等同于凤姐;凤姐的“辣”中带毒,下人难免怨恨在心,只不敢露在脸上。在第十四回书中,宁府的总管来升说了这样一段话“如今请西府里的琏二奶奶管理内事,尚或他来支取东西,或是说话,我们需要比往日小心些。每日大家早来晚散,宁可辛苦这一个月,过后再歇着,不要把老脸丢了。那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得人的”。可见凤姐的“辣”是有后遗症的,这也是贾府“治一经损一经”的原因。而探春的“辣”则以理服人,让人敬畏又心服口服。再者,探春的兴除宿弊站得也比凤姐高,看得比凤姐远。如果说凤姐有经理之才,那探春则有总经理的能耐;凤姐可为将,探春则可为帅,连凤姐也不得不承认,探春有文化提着,又比她厉害一层。在贾府中,能让凤姐怕五分的小姐小姑子也就只有探春一人。可见,探春之“辣”尤在凤姐之上。
探春兴除宿弊的措施可谓正切要害,处置很得当,其才远在凤姐之上,不仅下人佩服,连凤姐也是佩服的,其才华可见一般;但是探春在贾府这样的封建末世之家,虽其“才自精明志自高”,却是“生于末世运偏消”,她的才华在贾府的争权夺利之中实在是难以施展,并时不时的受到来自家庭内射来的暗箭,受到各方面的刁难,这是探春的可悲可痛惜之处。
探春非常的具有才华和志气,但不幸的是她却生活在正在走下坡路的封建贵族家庭,家庭的争权夺利和明争暗斗又让她的才华难以施展。同时,家庭内的斗争又和整个贾府的政治冒险联系在一起;探春的生活空间可谓是水深火热。面对生活的磨难,探春总是奋起反抗,这和迎春的懦弱形成鲜明的对比;探春是生活的强者,也是一位永不向生活低头的斗士。
探春是姨娘所生,她是庶出,这是她永远挥之不去的心病,探春也因此而显得更好强,她总是想证明自己虽是庶出,但并不比正出的差,甚至比正出的还强。探春的出身成了她的心里阴影。在旧时的社会,出身可以说是一个人的“身份证”,很多的人家在挑选子媳时往往把出身看得很重要,往往有因为是姨娘所生的遮出身份而不要或看低对方。
探春的精明和才华以及她的要强心理使得她好揽事,她想抓住每一个机会来证明和表现自己。在五十五回书中,因为凤姐不小心小产了,凤姐暂时不能理事,探春抓住一个绝好的机会一展才华。王夫人命她同李纨和宝钗一起暂时管理贾府内务。在这回书中,李纨和宝钗都是配角,主角是探春,可以说,这一回书是专为探春而设,是探春的正传。在这回书中,探春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但也遭到了一些人的刁难和非议。这正如任何的时代和社会一样,做事的人总有人说,总有人非议和刁难。在这回书里,探春的生母赵姨娘就给了探春一顿气受,给探春出了道难题,探春对此非常的恼怒,却又无可奈何。面对生母的刁难和不明事理,探春非常的心酸,她说出了这样一段话:“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说的……”探春的这番话让贾府的多少男人应感汗颜。想这时的探春心里已经明白,贾府不是她长久的天地,她的理想抱负不可能在贾府得到实现和认可。
探春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女子,她对人生有自己的思考,对人对事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可以说她是《红楼梦》中少有的有着独立人格的女性之一,而这一点在当时有着一定的超越时代性,这也是探春这一人物的难能可贵之处。
探春的好强心理和她庶出的出身有很大的关系。在封建时代,正出的身份要比遮出的高贵得多,人们看不起庶出的人,因位那是小老婆的后代,好像上一代的不光彩也随着血液不可避免的遗传给了下一代。小老婆的性质似乎和妓女相近,只是不象妓女要接待很多的人;当时的社会容许纳妾,而妾的社会地位只略比游娼暗妓好一点,她们在家庭中不仅要受到男人主子的蹂躏,也要受到正室妻子的奴役,而其所出的子女也比正室所出的子女们低贱一等,这是当时的社会制度所规定的铁的礼制。探春是贾政的小老婆赵姨娘所生,这是她心里永远的伤痕。在第五十五回书中,探春面对赵姨娘的非难,她说出了一段出自肺腑的话:“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个由头来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表白表白。也不知道谁给谁没脸?……”探春的出身问题,在当时就好像是在美人的脸上划了一道伤痕;探春总是想极力的通过自己的才干来掩盖或淡化这种瑕疵,探春也因此在暂理贾府内务时表现得非常的活跃,而宝钗、李纨都成了陪衬;同时,这也使得探春甚至显得好揽事,尤其是在贾府的权威贾母面前,她时刻都想表现自己,显示自己的才干,赢得贾母的好感,但是贾母却是一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妇德的拥护者,探春的极力表现欲反而使得贾母对其产生了一定的反感。在第七十三回书中,也正是探春的强烈表现欲才使得一场本可平息的风波又重掀起波澜,进而由查赌演变为抄检大观园,而这场风波让大观园中的“侨丫鬟”晴雯丧了命;可以说探春的强烈表现欲而表露出的多嘴,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晴雯之死她是有相当的责任的,虽说她不是最魁祸首,但是有相当的附带责任,这也是后人评价探春时对她的微词所在。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探春在这场风波中的表现而窥见她隐秘的内心世界。为了说明事实,引一段原文如下:
独探春出位笑道:“近因凤姐姐身子不好,几日园内的人比先放肆了许多。先前不过是大家偷着一时半刻,或夜里坐更时,三四个人聚在一处,或投骰或斗牌,小顽意儿,不过因为熬困。近来渐次的放诞,竟开了赌了”。贾母听了,忙说:“你既知道,为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