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是民族的脊梁
现在人们对文化一词已不陌生,它的学术含义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它的政治含义,随着时代的不同,各有解读。我们党把“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立党纲领。在党的17
现在人们对文化一词已不陌生,它的学术含义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它的政治含义,随着时代的不同,各有解读。我们党把“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立党纲领。在党的17届6中全会上提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对文化精神导向、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等多个层面作出重要安排。注重培育主流文化,重振国民精神,部署‘文化兴国’战略。文化因此而成为当前社会的热议话题如何解读“文化”,虽则各人有各人的观点,不尽统一,但实质是一样的。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在组建国学院时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脊梁,如果一个民族的脊梁都断裂了,那怎么谈复兴?”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脊梁”,这一观点得到较多人的认同。一些学者认为,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根源,就在于文化精神的沦丧。
文化,显示着底气。没有文化修养,无论多么有钱,都会底气不足。就好像土财主站在穷秀才面前,即使再有钱,依然掩饰不了骨子里的自卑。一个国家的文化复兴,除了可以提振着民族精神,也必然会引领未来经济的发展。世界有识之士,都在预言,21世纪是文化的世纪,文化强国必将成为经济强国。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是制造业的天下,90年代以知识和服务行业为主打,那么21世纪就是以知识产权为基础的文化产业经济。
文化应该具有我们自己的特色,无需刻意去模仿别人。英国人宁可失去整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因为莎士比亚是英国人心目中的精神支柱。而我们有些人却把梁山伯、祝英台说成是中国的罗密欧、朱丽叶。似乎只有贴上了外国标签,才更具有魅力。文化不需要崇洋媚外,文化可以吸收国外的阳光雨露,但一定要结出我们自己的果实。有些人认为在中国戏剧中柔进芭蕾舞,是一种创新。然而外国人并不认可这是中国的新的文化,不过是西方文化的中国版本。西方有许多人喜爱中国京剧,但他们不会让红脸的关公,兰脸的典韦去跳天鹅湖。中国文化,只有展示自己独特的魅力,才具有生命力,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不能让文化成为自己的短板。文化不是化石,流动才能让它具有生命力,才能传播影响力。文化不是古董,而是种子。只有植根于中国土壤,才能结出硕果。有人说文化只是一种软实力,然而软不等于弱。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益。”意思是,天下最柔软的东西,能战胜天下最坚硬的东西。无形的力量能穿越没有间隙的东西,所以我懂得了无为的益处。老子所说的“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不刻意而为。意思是事物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我们应该顺其自然,不要以主管意图去做刻意的改变。
文化如水,看似柔弱,实质坚强。文化的穿透力和影响力不是其他东西可以衡量的。文化,承载着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厚望。只有传播一种能让世界信服、尊崇的文化理念,文化才能走进世界。如果是为了迎合别人的喜好,而把自己弄得不伦不类。那么就如寿陵余子“学步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中国只有以自己的特色,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011.12.27.
版权声明:本文由3000ok传奇sf最新发布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jn-huahang.com/html/sanwen/xu4s7iiuh012.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