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文忠的“不安”说起

从王文忠的“不安”说起

托命杂文2025-10-06 17:08:27
“我自己富裕了,可父老乡亲们还在贫困线上挣扎,一想到这些,我心里就觉得非常不安。”这是王文忠“身家过亿”后返村任职的思想写照,也是他扎根农村、干事创业的动力源泉。揣摩王文忠的“不安”,可以感受他作为游
“我自己富裕了,可父老乡亲们还在贫困线上挣扎,一想到这些,我心里就觉得非常不安。”这是王文忠“身家过亿”后返村任职的思想写照,也是他扎根农村、干事创业的动力源泉。揣摩王文忠的“不安”,可以感受他作为游子对家乡父老的由衷热爱,更能感受他作为一名党员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不安”二字,集中体现了王文忠关心群众、爱护群众、服务群众的高尚人格和崇高党性。
所谓“不安”,就是心情不安宁,思想不平静,有所忧虑,有所自责,有所愧疚。要保持心灵的快乐,前提是心里安然、心地坦然、心胸泰然。“不安”,对于心灵往往是一种折磨、一种煎熬。在感情上,人人渴望“心安”,无人甘愿“不安”。王文忠是为乡亲们依然贫困而“不安”,退一步说,他也完全可以不必为此“不安”,因为乡亲们的贫困不是他造成的。“心安”与“不安”应该纯属王文忠的个人权利。但是,王文忠究竟是王文忠,面对群众疾苦,他用共产党员的身份和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对人民群众的满腔热忱鼓舞驱动自己;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休戚相关、心生“不安”;不是漠不关心、袖手旁观,而是深感内疚、患难与共;他毅然挑起了芍药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让老百姓心里有了盼头,眼前有了奔头,日子有了熬头,生产有了劲头,也尝到了甜头。对于王文忠来说,只要群众有困难有需要有期待,自己就一定会、也一定要心生“不安”,就无法逃避、也不会逃避“不安”的煎熬,就必须付出、也甘愿付出自己的一切来获得“心安”。由此可见,“不安”之心,是一个党员、干部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公仆意识的具体体现。
实际上,永远“心安”、没有“不安”只是一种主观愿望,客观上并非如此,一方面,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民群众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工作中难免有所欠缺,存在“短板”,确实令人“难安”;另一方面,一旦我们发现自己的道德准则、党性观念、人生信条与时代要求、群众需求出现了差距,良心深处易生“不安”。面对“不安”,我们不能假装“心安”,那会破坏内心的和谐,导致永远的难安;也不能强迫“心安”,那会扭曲内心的信念,导致心灵的堕落;唯有坚持做到真“不安”、深“不安”、久“不安”,全力以赴干好工作,让人民群众真受益、深受益、久受益,才能在自己的思想上实现“长治久安”。从这一意义上说,“不安”是一种坚定、一种勇气、一种境界、一种崇高。
干事创业起于“不安”,止于“心安”。一个人为谁“不安”决定了他的奋斗目标,为何“不安”决定了他的拼搏方向,何种程度的“不安”决定了他的成就大小。对于桃城来说,“谋求新跨越、再造新桃城”的过程也是我们克服困难、接长“短板”、强化服务的过程,虽然我们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发展速度,取得了众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要实现超越自我、率先发展的目标,就一定要坚持以谦虚谨慎的胸怀、勤奋务实的作风,把目光投向基层,把“心”掏给群众,倾听百姓呼声,探寻“难安”之事,怀有“不安”之心,扎实深入搞好服务,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推动干群关系和谐发展。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