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佩尔森

又见佩尔森

东歪西倒杂文2025-09-12 08:10:23
在亚欧乒乓球对抗赛上,又见到了佩尔森,43岁的年纪了,还是欧洲明星队的主力,如此不服老,真的是令人十分钦佩。于是又想起了乒坛的另一棵长青树瓦尔德内尔,比佩尔森还要大几岁的,前两年也还活跃在乒乓球赛场上
在亚欧乒乓球对抗赛上,又见到了佩尔森,43岁的年纪了,还是欧洲明星队的主力,如此不服老,真的是令人十分钦佩。于是又想起了乒坛的另一棵长青树瓦尔德内尔,比佩尔森还要大几岁的,前两年也还活跃在乒乓球赛场上,从几十年前比拼中国的蔡振华、江加良、陈龙灿,到后来的马文革、刘国梁、孔令辉,到现在的马琳、王皓、马龙等,他们驰骋乒坛长达20多年。今天佩尔森在决胜局中对阵亚洲明星队韩国人朱世赫,朱世赫年龄虽不算大,不过状态也大不如前了,可佩尔森还是输了,倒不见他有多沮丧,看来真正是在享受比赛了。除了老迈的瓦尔德内尔和佩尔森,还有火箭队的43岁高龄的穆托姆博(官方年龄),几次复出的篮球巨星乔丹,体操女皇霍尔金娜,加上那些知名的和不知名的父亲级、妈妈级世界冠军,国外体坛的“长青树”真的不少。
与此相比,国内体坛的“长青树”却鲜有所见。如体操、跳水、乒乓球等项目运动员20来岁就被人们称着老将了,国家花费大量物力财力培养的世界冠军往往是见好就收,功成则身退。主观原因当然是一些运动员希望见好就收,画个圆满的句号,借名气正大时给自己找一个好的出路。客观原因则是我国是国办体育,运动队储备人才多,长江后浪推前浪,不管你曾经取得过什么成绩,只要状态下滑了,即使想打比赛也不一定就打得上。
中国的这种国情不仅只体现在体育界,在官场也是如此。前几年,不少县级机关,科局级干部副职45岁、正职48岁就被组织要求“下课了”,尽管离退休还有十几年的光阴,尽管好多干部差不多40来岁才奋上个一官半职,尤其是干到正职往往已是不惑之年,也许才刚刚才弄清如何做官、做一个好官,还没怎么施展报负就黯然下台了。虽然市级机关县处干部下课年龄要稍大几岁,不过副职也限定50岁、正职55岁,只要年龄到点,不管你状态有多好,政绩多突出,精力多旺盛,想要不服老,赖着不走是不行的。毕竟运动员下不“下课”还要看一看状态,比如奥运会“六朝元老”王义夫,要是中国射击队早早地就把他拿下来,肯定就没有他最后的辉煌了。因此官员下课以年龄一刀切,比起体育界来说,显得更不合理了。
如运动员渴望延长自己的运动生命一样,做官的肯定也是想尽可能延长自己的政治生命,但组织上未必就成全你。就比如有的干部年纪轻轻就可堪当大任,但因为资历尚浅,组织上也可能不会重用你,顶多也就是作为后备干部先培养。就像体育尖子可以破格被选拔到国家二、三队训练一样。“不想干,可以走人,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才”,这是有些领导经常对部下放的狠话,大有叫你随时下课的气魄。不过这里应该纠正的是中国最不缺的应该是人,而不是人才。不可否认中国各行各业都有人才,但绝对不是遍地都是,如果中国果真人才济济的话,我们又号称地大物博,岂不早就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了,怎会现在还在奔小康。被他们赶走的也许只是不听话的人,而并非就是庸才,留下的可能也只是他们所喜欢的人,但并非都是人才。但愿这些人代表的不是组织,而是个人的好恶。可见官场之险恶,并非没到年龄就没有下课之虞。
不过官员退下来后和运动员相比还是有许多优越性的,除了权柄易人,政治经济待遇还是不错的,尤其是级别较高的领导。不像有的运动员,搞得不好生活就没有着落。前几年就有举重世界冠军邹春兰沦为搓澡工的新闻,还有女子柔道冠军高凤莲,甚至要拍卖自己的奥运会金牌来获得相应的生活费用。比起风光无限、财大气粗的姚明、刘翔、田亮、郭晶晶等运动员来说他们真是窘困之极,但同国外运动员相比,估计又是比较平常的了。听说国外的许多现役运动员都是自己花钱请教练,除随国家队外出参加奥运会等重大比赛外机票都是自己掏钱,更别说退役之后还指望国家安排工作了。因此我们经常在看一些国家队踢球时会听说这个队员是个医生,那个队员会是机械师,哪像我们的国字号球队全都是专业队员有工资可拿的,但偏偏我们就是连这样的业余球队都踢不过人家。
不管是体坛也好,政坛也好,中国的这种人才管理体制在创造辉煌的同时,也使一些环节和领域远离了良性竞争的环境。解决它,只有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化改革,为人才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切实完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是运动员,就要以比赛成绩论英雄,通过比赛看状态,根据状态定去留,是干部就要以品行情操评优劣,以工作实绩看论成败,以群众拥护和公认定上下。如此,体坛一定也会涌现出更多的“佩尔森”、“王义夫”等,官场也会涌现出“孔繁森”、“任长霞”、“王瑛”等更多为人民服务的好公仆。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