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资女人到无资男人
只是手脚在做机械运动的时候,总是爱想一些东西。譬如,刷牙的时候可能会想下游戏的排兵布阵;洗澡的时候爱回味下看的某本书或某部电影的感觉。不过今天洗衣服的时候却想到了安妮宝贝。无法否认,我的很有一部分的所
只是手脚在做机械运动的时候,总是爱想一些东西。譬如,刷牙的时候可能会想下游戏的排兵布阵;洗澡的时候爱回味下看的某本书或某部电影的感觉。不过今天洗衣服的时候却想到了安妮宝贝。无法否认,我的很有一部分的所谓的“灵感”都是在这如此“机械运动”中产生的,叫我坐着不动好好想可能我还并不会有更好的效果。
自我感觉,午夜之后我的情感比较容易丰富起来,譬如刚刚在午夜一点钟洗衣服却想到了安妮。
以上这些,赘述而已。
想到安妮宝贝也不是突然的。因为前几天在豆瓣上看到条有关她与米兰·昆德拉德关系德帖子。里面不乏一些激进的同志。不过,某君言其“无病呻吟”却让我印象深刻。
对安妮我不能算了解,高中时在其盛名之下看过本她的文集(《告别薇安》)。当时就感觉她的所有的小说都似一个模子烙出来的一般。所有的小说都是那样的主人公,那样的情节,那样的淡淡的忧伤的感觉。我倒不是不喜欢那种忧伤的感觉。相反,个人感觉本人还是颇喜欢,或者说颇具这种忧伤的气质的(表现出来的那是另一回事)。可是,整整的一本文集,十几篇不同的小说给人的却是如出一辙的想法,只能是让人越看越没趣。甚至引发到生理上颇有点恶心的感觉。
因此,自那以后也就不再看安妮的文字了。补习班的时候记得朋友买了她的新书。《醒目纪》吧好像,跟《瑞典火柴》一起。不过我却半分提不起兴趣。在补习班的时候倒是发现蔡骏的心理悬疑系列不错。够恐怖,够刺激,偶尔还透露点文化。
所以,所知道的安妮也就是她那本《告别薇安》了。确切的说应该是《告别薇安》里的《七月与安生》。对《七月》印象最深还是因为觉得“七月”特别象我一个同学而已。
如今,再看到有人说她“无病呻吟”,细细想之,也确实不足为过。
想起去年看的一篇帖子,说的是中国从民国始的最具代表的小资女人。第一,张爱玲。张的作品看的不多。只那篇颇有名气的《倾城之恋》(名字也够小资的)和最近看的《红楼梦魇》。前者讲的是乱战时期残酷,极度现实的爱情。说实话,感触不深。而后者则是类似于《红楼梦》的学术报告。不过就我所知这些,说这位名才女小子情调是绝对不为过的。能把“学术报告”都写得好似淡淡愁思,也着实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第二个,琼瑶。这个就更不用多说了,虽然她的文字我一个都没看过,但当街头巷尾充斥着“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好想,好想……”的时候,没有人会怀疑她的小资天赋。第三个,则是安妮了。其实在看到这之前我已经想到是她,不过当结果果真是她时我也不禁莞而。
说实话,在高中时,除了确切的知道张在她七十五岁那年,也就是一九九五年逝于夏威夷。后两人我一直不知他们是不是还活在当世。看着安妮那张花丛后娇小美丽的笑容的泛黄的照片,让我感觉那像是五、六十年代的留影。而传说中的另一位台湾阿姨更是让我感觉遥远了。不过最近他们一个出新书,一个出来抖抖话,告诉她亲爱的读者她还健在的消息,让我知道这两个人其实跟我一样,一直抖顽强的跟生活较着真呢。
其实在心里面还是蛮喜欢这样的女人的。虽然如今在文学上并不买他们的账,不过在高中,我想我受那些“青春读物”的影响确实不小。
说“那些”,其实主要也就是“新概念”中出的郭敬明一批的人了。特别是郭的《左手倒影右手年华》真的是完完全全道出了自己那时的心境。“一半明媚,一半忧伤”多么贴切的语句。当时自己就说,看着那些文字,就像是在看另一个自己。
不过,后来自己也就渐渐释然了。只是那些算是骨子里的东西,想丢都不一定能丢掉的。那种莫名的淡淡忧伤,虽然偶尔来袭,却已是强弩之末,不足为惧了。如今的性情,我想更多的是庄周之风了。因此,想阅读下《庄子》,说来也讽刺,除了那些熟悉的文字,其余那些较为生僻的文字感觉是那么的晦涩,真的是还没自己读《史记》来的惬意,酣畅淋漓。
想起前段时间心血来潮想想去看看有什么新书,却发现书商打出的“疼痛文学”的口号,挺贴切的,不禁莞而。
说实话,自己是挺想走文学这条路的。不过我这样的出生。一个完完全全的理工科学生,多少让我萎缩不敢前。虽然我也知道可能真正的大作家都不是文学出生的。不过纵然如此,我却也不愿于当今的所谓“主流文学”“同流合污”!主流文学固然是不乏好作品,可大多数却让我不敢苟同。那些媒体所谓的“百花齐妍”只让人嗤之以鼻。那些不叫文学!《挪威的森林》里有一句话:我从不看没有三十年历史的书!虽然绝对了点,但道理更大。
有些后悔当初怎么没转学院或选第二专业,虽然说,这些都可以找到理由。转学院我可能不会去人文类,但第二专业却在我的考虑中。我知道这与我的臭脾气有关。不过没办法,生活既然给了我唯美的性格,我只好接受命运的苛刻。只是如今的我,似乎处理的极其失败,不伦不类,画虎不成。其实如果类犬也好,最起码我还知道是犬。现在我自己却也不知道象什么。
那天一个朋友说我的一篇文章好感性。也不知道如果她看了这篇文章又会怎么想?也许这个的我更符合我文学的特性。匆匆记下这些文字,外面刚晾的衣服还在滴滴答答。越来越深刻的感觉这句话:那些你以为的念念不忘的事情,就在你的念念不忘中渐渐被你遗忘。
版权声明:本文由3000ok传奇sf最新发布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jn-huahang.com/html/zawen/xs857u75g20m.html
下一篇:“二十年来相会”电视片纪实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