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抽象美术教学

浅析抽象美术教学

觥责杂文2025-12-29 17:16:45
摘要:本文论述了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美术中抽象艺术的特点和欣赏的一些简单方法,从抽象艺术的特点,抽象艺术的实质和如何引导学生分析、欣赏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论述。欣赏抽象美术要抛开繁琐艰涩的表象,从形式美和事物
摘要:本文论述了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美术中抽象艺术的特点和欣赏的一些简单方法,从抽象艺术的特点,抽象艺术的实质和如何引导学生分析、欣赏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论述。欣赏抽象美术要抛开繁琐艰涩的表象,从形式美和事物本质内涵等方面去分析、探索,将难度极大的抽象艺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浅显的思维方式去解密。
关键词:表象内在形式美有无相生
新课程改革下的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的美术教学基本上有三大板块组成:中外美术作品欣赏、工艺美术和环境设计。教材内容的设置体现了新课改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强调学校教育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联系,这就与素质教育的核心“以人为本”相吻合。中外美术作品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发现美、欣赏美的重要途径。中外艺术大师创作的精品正是美的源泉和结晶,正确科学地引导学生欣赏教材提供的这些美术作品对中学生展开美誉至关重要。美从内容上分为自然美、社会美和精神美,从表现形式上分为具象的美和抽象的美。一件艺术作品往往是包含着多种因素的美,因为艺术品的美感和内涵是无限的,人的思维和感性与理性也是无限延伸的。
“美术”一词的内涵,我认为包括审美和技能两个方面。以前我们的美术教学以知识点和技法训练为主。这样做是有偏颇的,因为美术作品是艺术家把美凝固化的产物,也就是说艺术家把自然界和精神世界中的美提炼出来,再以作品的形式表达出来,所以美术应以美为内涵,以术为手段,它的成果是美术作品。我们的美术教育以知识和技法训练为主,是舍本求末。社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如果再一味求“术”,重视技法,那么美术教育就失去了意义,因为当今科技水迅速提高,表现美的手段日新月异,人们欣赏美不再以手工艺术作品为主了。例如电脑绘画,所以审美能力的培养应该放在美术教学中的首位。
无论是认识自然规律还是审美,人们都是从表象入手,然后深及内部,也就是先从感性入手,再到理性的深入。在这一点上自然科学和艺术门类一样,具象的美我们可以认作是感性的美,人们可以通过视觉在自然界中感觉得到,因为具象的美(包括意象或是变形)是容易被人感知和认识的,它在现实世界中有原型。抽象的美彻底抛弃了物象和事的外表,因为它没有任何实体可以参照,在自然界(现实环境)中没有原型,它是艺术家对物象或事内在本质的挖掘,表现的是内在的美,不是外在表象的美,如形式美。分析阐述抽象美术就不能用具象美术的法则来衡量,否则就会陷入白马非马的逻辑思维中去。
事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也是如此,以前的美术教育重视知识和技法的训练,也就是强调“术”,而今的美术教学,把“美”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趣味。新课程改革之后的难度有所加大,对学生审美教育已经摆到重要的位置。美无非从具象和抽象两个方面来阐述。抽象的美是艰涩的,没有参照物作为标准,而且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公认权威的理论作参考,只有被认可的作品。因此欣赏抽象美术难度极大。我认为义务教育阶段引导学生欣赏抽象的美,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形式美或表现符号。教师从构成的角度阐述点、线、面组成非物象的抽象美。二是从情绪在画面或物质上的表现,即非绘画的表现形式和架上绘画。冷抽象和热抽象是当今唯一的标准理论概念,即理性与感性为划分标准的。
抽象艺术(abstractart)与自然科学之中的抽象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abstract中有一个解释是“提取;提炼;抽取”。艺术领域中的抽象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它源于客观世界的物象,经过艺术家的加工、处理而表现出来。目前抽象艺术主要表现在美术领域中的绘画和雕塑。自然科学中的抽象虽然深奥,但是以客观规律为依据的。而艺术领域中的抽象有时是以人的主观意识为依据的,也就是说在客观世界中是不存在的。
抽象绘画源于俄国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kandinskywassily1866—1944),他是世界公认的现代抽象绘画的创始人,有许多西方现代美术史家称他是“世纪真正的伟人之一”。从直观上看康定斯基的画,给你的感觉是画面上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是根本不存在的,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什么都不像”。抽象艺术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外露,如果他自己不说,别人是无法知道的。我认为引导学生欣赏抽象艺术有两点要认识清楚:一是根据作品的题目来揣摩作者的创意。例如八年级美术上册里吴冠中的《春如线》,如果没有题目谁也看不出是什么意思。但通过题目观者还是可以揣摩出吴老春天那种生机勃勃,充满无限生机的独特认识的。所以说题目是观者与艺术家沟通的桥梁。二是观者对抽象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具象艺术(representationart)或变形艺术是艺术家把自己的审美观点如实地呈现在观者面前,也就是说观者通过作品就可以明白艺术家想要表现什么、艺术的风格是什么。这好比艺术家把做好的饭(作品)端上来让你吃(欣赏)一样。抽象的作品是艺术家把自己的审美观点以间接的形式呈现在观者面前,也就是通过作品观者很难直接地明白艺术家的意图和风格。这好比艺术家把自己的原料(粮食、油、蔬菜)即作品摆在观者面前,教师引导学生要想感悟艺术家的艺术真谛需要自己亲自动手(重新整合作品)做饭是一个道理。你做出什么样的饭来,你就能品尝到什么滋味的饭。所以说抽象的艺术品需要观者根据艺术家提供的直观表象进行重新加工、整合(再创作)。
抽象美术很难被人理解,教师要把生僻的作品形象化,如讲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来吸引学生。比如涉及波洛克的绘画,就可以讲述他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据说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Pollock)曾举办过一次个人画展,为了了解别人对自己作品的看法,他便以观者的身份夹杂在参观者中间。很多人看过他的作品后都摇摇头走开了,波洛克很是无奈。忽然有一个小孩指着画中的某一部位大声喊道:“看呀,那个地方多像一只小鸟啊!”波洛克一惊,顺着那个小孩指的方向一看,果然那块儿色彩像一只小鸟。波洛克赶紧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画笔和颜料迅速地在那里画了几笔,然后问道:“现在还像小鸟吗?”那个小孩摇了摇头。于是波洛克露出了开心的微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