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这个东西

“茶”这个东西

腈纶散文2025-05-04 04:57:22
最早认识“茶”是从“冰糖茶”开始。那时家里有客人来,母亲就会拿出一个“盅”,再将一大块冰糖放入盅内,然后从热水瓶里注入开水,招呼客人道:“喝茶,喝茶。”客人往往会谦虚着:“滚水就可以了,还放冰糖干嘛。
最早认识“茶”是从“冰糖茶”开始。那时家里有客人来,母亲就会拿出一个“盅”,再将一大块冰糖放入盅内,然后从热水瓶里注入开水,招呼客人道:“喝茶,喝茶。”客人往往会谦虚着:“滚水就可以了,还放冰糖干嘛。”然后将盅内的水喝了,留下冰糖给早已等候在一边流口水的我等小屁孩们过嘴瘾。好客的母亲看到客人留了冰糖,就会极力劝客人将冰糖也吃了,尽管客人极力推迟,说小孩爱吃,留给他们吃,可是好客的母亲执意要客人将冰糖一起吃下,说小孩子们不要管他。一边说还一边端起盅强行将盅凑向客人的嘴唇,似乎要将整个盅都强行灌入客人的嘴里,全然不顾我等小屁孩的感受。好在客人的意志都十分坚定,不会轻易被“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所腐蚀,冰糖的最终归宿还是落在“无产阶级”的“贫下中农子弟”嘴里。
最早认识“茶叶”则是从“清明茶”开始。每年清明前,母亲会从山上摘回许多茶叶,然后放在锅内炒熟再泡上一杯让我们喝。因这种茶的制作工艺过于简单,喝起来没什么“茶”味。这就是我最初接触、品尝的茶叶。
在我30岁之前的记忆里,对于茶叶的认识还是很陌生很肤浅甚至是很无知的。记的在85年左右,当时自己在部队服役回家探完亲回部队路经杭州,在灵隐寺游玩时,遇到一位自称是杭州龙井茶厂的工人,手里提着许多“西湖”牌“龙井茶”茶叶,说是从厂里偷出来的,便宜卖给我。茶叶是用塑料袋包装的,每袋一斤装,闻起来很香。他说每袋4元钱,10元给3袋。因为是“黑货”才卖如此便宜。贪小便宜的心里诱使我买了3袋,但心里面隐隐的感觉不对劲,回到山下问一个专卖茶叶的个体户。那个体户说了:“茶叶是茶叶,是茶树叶。是茶树的粗叶片碾碎了骗你的,再喷上香精。有很多的游客上当受骗。”
我对茶叶的认识就是从一无所知的上当受骗开始,再到好坏不分,都已经严重氧化的老茶叶也当作好茶叶买回来的一知半解到如今的精通这样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看来要认识一个事物从无知到有知,从外行到内行,都必须从上当受骗甚至交学费开始啊。
一直到90年代,人们对于茶叶这个东西都还没有什么太大的概念,尤其是农村,还没有形成喝茶叶的氛围和习惯。人们最关心的还是怎样让肚子填饱,让肚内的蛔虫不再在肚子里发出“咕咕”的抗议。记的刚退伍时,我从部队把先于老家的喝茶理念带回家乡。可是由于职业的不同和文化的差异,家乡父老和部队的官兵在茶文化的认知上还是落后了半拍,亲戚朋友来看望我时,我就招呼他们喝茶、泡茶,可乡亲们都说:“我们不喝茶,更不喝茶叶。我们不会渴。我们喝水就行了。我们爱吃东西,你有什么东西拿出来给我们吃就行了。”真正对茶有概念,有兴趣的是那些“闲得跟虱母一样”,在机关里坐“办公厅”的国家干部。他们每人都备有一只瓷杯或保温杯,扔一撮茶叶在内,泡上一杯,然后就翘起二郎腿“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农民在田里抢时间,他们在办公室消磨时间。室内和室外构成冰火二重天。由此可见,这时的茶叶和茶道都还未进入寻常百姓家,只是机关工作人员的专用品。不像如今茶叶、茶道、茶文化;茶几、茶具,茶理念已经走进每一户的人家里,深入每一个人的心里。上至“各级领导”,下至普通百姓,只要有朋自远方来,就“不亦乐乎”,“寒夜客来茶当酒”,“坐,请坐,请上坐;茶,喝茶,喝好茶。”朋友围成一圈,烧水,烫杯,冲茶;去沫,斟茶、端茶。大家把茶置于鼻前闻上一闻,让茶的香味先经嗅觉通知感知神经,才经味觉一饮而尽。各自品评、发表对这泡茶的见解和看法。伴随着满屋的茶香谈笑风生,把朋友间的友情调节得比茶味还更浓烈。
随着茶文化的不断普及,“茶”的品种也越来越多,其中中国最多。目前茶叶分类尚未有统一的方法,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其中安徽农业大学陈椽教授提出的按制法和品质为基础,以茶多酚氧化程度为序把初制茶叶分为绿茶、黄茶、黑茶、青茶、白茶、红茶等六大茶类。这种方法已被业界广泛应用。此外,结合茶叶的商品形态可把茶叶分成红茶、绿茶、花茶、乌龙茶、白茶、紧压茶和速溶茶等七大茶类。
在国外,茶叶分类比较简单,欧洲把茶叶按商品特性分为红茶、乌龙茶、绿茶三大茶类。日本则按茶叶发酵程度不同分为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后发酵茶。可谓琳琅满目,丰富多彩。而在我的生活里,接触最多的则是什么红茶、绿茶、金观音、铁观音、龙井茶、普耳茶、乌龙茶……等等,也足够让你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大田的高山云雾茶。这种茶叶因为种植在高海拔地区,整天处于雾气缭绕、云蒸霞蔚之中,在群山的环拥下,没有遭受工业废气的污染,凝结、吸收着天地的灵气,不施农药,以生物链的方式治理虫害,生态、环保,泡起来茶色墨绿,看上去晶莹剔透,喝起来满口留香,这才是茶叶中的正品和精品,也是我所偏爱及青睐的品种。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