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夫妻庄园
朋友刘中国说:“一路上都听你们埋怨陕北的山光秃秃,没有树,现在我要带你们去参观一个‘千亩庄园’”。我们问在哪,他说:“雷坪塔村。”刘中国说的雷坪塔村就在著名的腰鼓之乡安塞县。从延安去安塞县的雷坪塔村要
朋友刘中国说:“一路上都听你们埋怨陕北的山光秃秃,没有树,现在我要带你们去参观一个‘千亩庄园’”。我们问在哪,他说:“雷坪塔村。”刘中国说的雷坪塔村就在著名的腰鼓之乡安塞县。从延安去安塞县的雷坪塔村要坐上大约3小时的汽车。上午8点出发,到那里刚好是吃中饭的时间。刘中国说:“吃饭哪都不去了,就在庄园主家里吃。”说得我们半信半疑。
走进雷坪塔村,问了不少老乡,大家都知道种树能手张莲莲,说报纸上登得多呢。刘中国也是从家乡人嘴里获知后,又看过报纸才知其人的。
我们到达张莲莲家时正是正午,碰巧他们正准备吃饭。张家的人就用小米粥和馒头、一锅羊肉汤招待我们。刘中国提醒我们说:“你不要说给他们写文章,给他们上报纸的多着呢。我们来这里,就是为了了解他们。”
别人都说张莲莲有绿色情结,她却说:“要是没有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我不还是守着大山受穷吗?”是啊,莲莲17岁嫁到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的雷坪塔村,婆家全年的生活几乎都靠挖野菜来维持,村四周的大山一片荒凉。莲莲说,自己常常望着光秃秃的山峁发呆,幻想着它们变成果实累累的花果山,家里的日子也会由此一天天地好起来。1981年,改革的春风唤醒了渴望富裕的延安人,也促成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张莲莲意识到梦想可能成真!于是,她不满足家里刚刚分到的8公顷责任田,又和当木匠的丈夫合计承包了133公顷闲置着的荒山荒地。
“好地还长不成树,荒坡地上要做文章不是白日作梦吗?”面对村里人的议论纷纷,憨厚的夫妻俩毫不动摇,他们坚信党的政策,也坚信自己能树种脱贫。为了把当时县上最好的水桐、苹果等树苗栽到雷坪塔村,从1981年初起,莲莲就和丈夫去离村近10公里的县苗圃买树苗。
苗圃在延河对面,河上架了两根光秃秃的木头,他俩怕背着上百斤的树苗掉进河里,只好咬牙趟着漂满冰碴子的河水过河,一背就是5年。莲莲告诉我们,承包的高树梁那133公顷已成材的十几万株树全部是她和丈夫背出来的。提起冰水里背过树苗的经历,干什么也不服气的莲莲眼里滚动着泪花,她说:“树是长高了,但我真对不起耀武,他现在总是浑身麻木,医生说这不是好病,我想就是那时落下的。”
承包的133公顷荒地上的树成活后,夫妻俩绿化荒山的决心更大了,于是又合计集中连片,大规模植树造林,绿化雷坪塔的山山峁峁。20多年来,夫妻俩默默地在荒山地植树,已累计造林538公顷,发展优质高效果园67公顷,庭园67公顷,村里人在他们的带动下,家家户户都开始栽树了。
一对普通的农家夫妇,把667公顷荒地变成了绿色宝库,这其间的艰辛,只有雷坪塔的大山,雷坪塔上空的星星能说清楚。为了把千亩荒地全部种上树,20多年来,夫妻俩不知磨破了多少鞋子,用坏了多少镢头。每年刚刚开春,他俩天不亮就上山,月亮升起还奋战在地里,饿了就吃窝窝头,困了倒地睡一会儿。1995年建优质果园时没有水,夫妻硬是凭自己的肩膀,一担担浇灌了万株树苗。播种就会有收获。到1996年底,莲莲全家经济收入达到124万元,人均纯收入155万元,产粮4500公斤,人均产粮560公斤;今年,全家总收入已达到40多万元,人均72万元,成了当地有名的“庄园主”。有人给莲莲家算了一账,就凭那“千亩森林”,几年后就是实实在在的百万元户。
莲莲夫妻不仅吃苦能干,而且富有远见,目光始终盯在林业科技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盯在如何使乡亲们共同致富上。近年来,他俩先后把儿子、儿媳跑运输挣来的几十万元钱全部投资在了植树造林、引进优良品种以及修路、通电、引水上。1994年他们投资7000元,压管引水,在庭园建起了水塔;1996年,投资7万元,建起了雷坪塔村有史以来第一个高山抽水站,解决了村里人吃水和山上果园的浇水问题;在他俩的努力下,在县上的支持下,如今雷坪塔已经结束了不通公路的历史;近几年,他俩给村民无偿资助经济林和用材林树苗累计20多万株。在他们的带动下,如今雷坪塔家家有了果园,户户有了林地,全村户均造林44公顷,成为安塞县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林果主导产业的典范。
“夫妻种树”的事迹广为流传,夫妻俩的奉献精神受到党和人民的高度赞扬:2000年“五一”,莲莲被评为全国劳模,2000年12月,张莲莲被中共延安市委、市政府授予“弘扬延安精神先进个人”,2003年至2006年,张莲莲连续被群众推举为省人大代表。王耀武呢,也被群众推举为县政协委员。
版权声明:本文由3000ok传奇sf最新发布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jn-huahang.com/html/sanwen/xd6i7455tm03.html
上一篇:失恋,两我的对话——关爱自己
下一篇:由儿子想到的几个沉重话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