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前与80后
曾几何时,我们看着阿Q“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看着祥林嫂在寒风中瑟缩不已;读着郭沫若的《屈原》、《女神》充满激情,巴金的《家》、《春》、《秋》,看钱钟书的《围城》,杨沫的《青春之歌》……思潮汹涌,心情
曾几何时,我们看着阿Q“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看着祥林嫂在寒风中瑟缩不已;读着郭沫若的《屈原》、《女神》充满激情,巴金的《家》、《春》、《秋》,看钱钟书的《围城》,杨沫的《青春之歌》……思潮汹涌,心情澎湃。那时我们觉得文学是一个非常高雅的殿堂,作家的头上是耀眼的光环,他们的著作是彪炳千秋的。于是,鲁迅、郭沫若、胡适、郑振铎、梁实秋、周作人、张爱平……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代表了中国“五四”之后的文化。他们之后,中国出现了一大批有实力、作品永恒的作家。怀念那时候他们写作的执著、热情,终身创作孜孜不倦。不少年轻人从他们的身上吸取了智慧、养分,使这些年轻人逐渐成长。再回忆我们读书时的语文课本里,都是一些极优秀的文章,一些优秀作家的智慧结晶,哺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新人。但这种想法的人按如今新潮的说法是“落后”的,这些人都叫做“80前”,与新时代产物的“80后”划了一个时代!
没有上网时,不知道什么叫80后。费了好大的气力才弄清80后是怎么一回事,说到这,难免又有人骂我这个“70落后”了,跟不上潮流。上网之后才知道了许多,不知道的也许多。看看有人发表的文章,说现在的小说真不知写一些什么。于是我也看了,但总看不下去。我在思考,难道文学变化这么快?当初难读懂的鲁迅文章思考一番还能明白,如今的小说反而越看越不明白?于是有人笑着说:“你老了,这是80后的文章,你们当然看不懂。”我晕!如果是60后的人写的文章,我这个70后的看了自然还能看懂一点。我们70后写的文章,60后的看了还会向我们提出许多改进意见。但80后的人写的文章我们70后的人反而看不明白!而且还要革70后的人的命!纳闷!
众多的文学网站里,在红袖里呆的时间算长的了。06年开始在里面连载小说、读文章。红袖至今算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纯文学网站之一。里面什么样的作者年龄群都有,但明显是80后的多。于是我渐渐不喜欢读里面的文章,总觉得读不懂——比鲁迅的还“深奥”啊!看小说吧,里面飘红的、编辑推荐的都看看,但还是看不下去。不是他们的小说不好,而是我不懂得如何欣赏。喜欢看一些杂文,看到有人说如今的红袖里的小说叫人看不明白——哈哈,总算有人与我同感了。我写武侠,于是也看武侠。看看点击率高的小说,看看女性武侠,看看跨越历史、穿过时空的武侠,看看以“我”为主角的武侠。越看越觉得金庸封笔太早,古龙不该短命,梁羽生不该年事已高。还有人扬言要革金庸的命、革古龙的命、革梁羽生的命,80后,出言真叫人吃惊!这样的小说对于我们读金庸长大的70后的人来说不忍再读。好的小说比如金庸的统治江湖几十年,至今还有很深的影响力,如何革金庸的命?你除了用嘴巴说说,还能拿出什么东西来证明?这不正是疯狗吠月亮么?小说除了故事情节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深度与广度,小说的空间是宏大的,能揭露人性的深处。同样的情节却有不同的表现。但里面的小说主要表现的东西越来越叫人不明白。
再思考,80后的人与80前的人的区别就是一个年代吗?我又想到了网络里的“韩白”之战(我不叫是“文坛”上的“韩白之战”,这根本不是文坛上的事)。在80前的人看来,“白”是对的,是一片苦心,是以师者的姿态说话,是语重心长的。这使我们想到前辈们的用心良苦。我们有理由相信前辈们是关心我们的,爱护我们的,帮助我们成长的。所以我们有理由称他们为“老师”,他们也当之无愧!在现实中,我们对长辈当然要尊重,尤其是一些大师、学者级的长辈,我们理应程门立雪般去请教他们,礼俞至,色俞恭。但“白”老师偏偏遇在网络里,网络本来就是不现实,所以“韩”同学与之无师无长辈无尊卑无拘无束般“战斗”着,激情澎湃、越战越勇。80后的以韩同学为代表的叛逆一族于是几乎把所有的学习压抑、尊师重道的不满、教育为本的晦气和着内心蓄意已久的狂妄、幼稚无知的冲动一古脑儿的向白老师涌去,让人无法招架,后生可畏呀!于是,80后给人的最大印象是狂妄、叛逆、冲动、无知——这是80前的人的看法,长辈们的看法。但这样看也不对,他们认为无知的反而是80前的人,于是80后以落后、迂腐、保守回报80前的人。
时势造就英雄,网络纵容个性。80后是个性张扬的新一代,不需要什么管束,不需要任何规劝。他们的思潮汹涌澎湃,言论天马行空。80前的人崇尚谦虚,性格内敛,长辈的话听听,圣贤之书不忘。但不管80后的人如何激进,也不能超出底线来。这底线涉及到个人思想的道德、修养、内涵;文学的实力、文化的底蕴、生活的理解、人性的感悟、社会的解读……即就是我们所说的“本”。你们可以说教育是杀人的,但没有教育你们早已经被扼杀、胎死腹中。你们可以说文学是个屁,但没有这个屁,你是个绝对的文盲、连屁都不如,狗屁都不是。你们可以说高喊文学革命,革掉那些本已作古的作家、已经退休的作家的命,但你别忘记牛顿说的那一句话:“我之所以看得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别忘记郑板桥诗中所言:“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杆为扶持。”如果不懂这个道理,那先革掉自己的命,革不了或者舍不得革劝你干脆一头撞到墙上去。你们可以创新,大胆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但别忘记了创新就象装饰一样,只能在形式上建造空中楼阁,别忘记打好根基才是根本。你们可以不停地激进,拼命冲在文学的最前线,但别忘记要有强大的后方作保障,背水作战、破釜沉舟,你们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你们还可以象在游戏里的主角一样冲锋陷阵,把一切你们认为不满的、陈旧的、落后的、迂腐的、抑郁的砍掉、消灭掉。但别忘记了,你所做的一切不是建设,而是破坏,这如同发动一场战争,你想把旧的一切推翻,而你必须再把一切重建。如果你建设得好,那就恭喜你。但你可能忘记了也会有人把你辛辛苦苦所建造的这一切看成是陈旧的、落后的、迂腐的,他们也会象你一样象游戏里的英雄一样把你的一切重新毁灭,再建造他们认为合理的一切。如此反复,你们的努力真的会进步了吗?
80前的人似乎没有以上的想法,但他们坐在一旁不作声,似乎这是对的。错了!80前的人习惯了传统的文学,他们认为旧的东西是最完美的,就算有不足,可能也是笔误,他们
版权声明:本文由3000ok传奇sf最新发布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jn-huahang.com/html/zawen/xifsif66t2t2.html
上一篇:追寻失落的圆明园,追寻失落的文化
下一篇:创新求精,视质量为生命
相关文章